《黑龙江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冬季冰场,重现满族“冰嬉”大典

   期次:第720期   作者:□ 本报记者 张一力 张一菲 王颖   查看:681   



冰嬉是什么

冰嬉亦称“冰戏”,是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,其由来已早,具体起源于何时,现无确切考证,但至迟在宋代就有了“冰嬉”的明确记载。据《宋史·礼志》记载,当时的皇帝就喜欢冰上的娱乐活动,在后苑里“观花,作冰嬉”。这项活动在元明时期初见规模,至清代而大盛。

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“滑擦”条称:寒冬之时,“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上,群聚滑擦(即滑冰)”。《帝京岁时纪胜补笺》中说:“什刹海、护城河冰上蹴鞠,则皆民人练习者。”由此可见,清代民间滑冰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。

作为国俗的冰嬉活动,内容十分丰富。开始表演的第一个项目叫“抢等”,即现代所谓的速度滑冰。第二个项目是“抢球”。《养吉斋丛录》卷十四曰:“抢球,即所谓冰上手球游戏。第三个项目是“转龙射球”,即冰上射箭活动。此外,还有花样滑冰等多样的冰嬉项目。

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刊印的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,这些民间开展的滑冰活动一直流行到清末之时,经久不衰。甚至直到今天,这项活动依然流行,《冰嬉图》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,冰嬉运动在现在更是被赋予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。

入冬以来,校园渐渐失去了秋天的绚烂,大雪纷飞,给校园披了层白纱,路上匆忙的学生呼出的白气,与环境融为一体,满眼尽是单调的颜色。但在学校的冰场上,有一群人,他们穿着色彩明艳的满族服饰,脚踩冰刀,手举兵旗,在冰面上展示着自己活力与风采,流畅的动作,自如的移动,为冬日安静枯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青春的靓丽色彩。

他们是来自我校冰嬉队的二十位成员,正在冰面上进行“冰嬉”表演。二十名同学分两列,并列向前滑行,转弯汇合,一气呵成,潇洒自如,接连几个回合,速度不减半分。随后,根据指令的变化,整个队列分别变换成了“蛇形”、“环形”、“十字形”等多种队形,队员们同时表演了冲阵、燕飞等冰上动作,身轻如燕,在冰面上自由穿梭。队员们手举各色旗帜,分为四方队富有美感地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表演,继而又归为两队,正白、正蓝、镶白、镶蓝一队,正黄、正红、镶红、镶蓝一队,各出列一名队员,出列队员互相竞技,双燕飞、跳跃、跪地,各种高难度动作,用脚下冰刀与地面的划痕记录着北方学子冬天的自由畅快。

这支年轻的队伍,由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对冰嬉具有浓厚兴趣,熟练掌握冰嬉运动的学生组成。说起这支队伍的起源,自 2017 年起,我校开始创设“冰嬉”通识选修课,为学生们提供滑冰集体列队滑的指导,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,选拔了一批有兴趣、基础好、成绩优秀者组建社团,冰嬉运动社团由此应运而生。

来自体育教研部的杨颂老师表示,冰嬉表演不仅是为展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——冰嬉的魅力,更为推动“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”,帮助青少年养成滑冰习惯,掌握滑冰技能。

冰嬉这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育艺术在我校的发展,也是为了推进满族文化的抢救开发,推进推广满族文化研究与推广。冰嬉队的三位满族同学谈到,满族人在冰雪严寒的环境中,形成了民族独特的冰雪文化,他们擅长冰滑子、冰车、踢行头等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,冰嬉便是其中一项。冰嬉队的同学们因为热爱轮滑、滑冰接触到冰嬉,爱上了“冰嬉”时翱翔般的自由感,体会到了先祖们勇往无前、积极向上的力量,感受到了满族冰雪文化的无限魅力。

据悉,我校十分重视普及和开展冰雪体育活动,积极打造和拓展冰雪体育文化。为了大力推动冰雪进校园,长期深入开展“百万青少年上冰雪”活动,今年我校将滑冰场迁移到田径场,扩大了浇灌面积,目前,这块冰场是周边面积最大,使用冰期最长的冰场。自 11 月 28 日投入使用以来,冰场全天开放,为本校学生和周边滑冰爱好者提供服务。

学校将对开展冰雪体育活动长抓不懈,拓展冰雪活动范围,利用现有资源,借助外部资源开展冰壶项目、越野滑雪项目、花样滑冰项目等运动,建立高山滑雪基地,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。

我校将在冰雪文化建设、冰雪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,利用地缘优势,依托学科优势,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,把民族传统冰雪文化融入到现代冰雪文化中,积极开展冰雪产业创新,为龙江冰雪体育产业,冰雪旅游等经济驱动提供理论指导。

摄影 王泓淼 潘婷婷 路畅 卢珊珊

      本版责任编辑 张笑雷 李靓婧

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22213次访问,全刊已有3018359次访问